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中国人民以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巨大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的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伟大抗战精神的价值意蕴,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御龙优配,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伟大抗战精神淬炼民族风骨,凝铸民族之魂
伟大抗战精神是一场深刻的民族精神洗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核心要义,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的精神丰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灵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流淌在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的文明血脉中的主旋律。在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之下,从捐躯报国的沙场将士,到毁家纾难的工商巨子,从“叫儿打东洋,送郎上战场”的母亲妻子,到“我们的血沸腾了,不除日寇不回来相见”的热血青年,无数中华儿女以身许国,将个体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铸就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钢铁长城。爱国主义是伟大抗战精神最深沉最炽热的底色,是支撑全民族共赴国难、浴血奋战而不溃散的精神之魂。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基石。一个民族的气节特别体现于在国破家亡的绝境中,所做出的价值选择与尊严坚守。面对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惨绝人寰的屠杀暴行与“以战迫降”的险恶图谋,中国人民拒绝了任何形式的奴役与屈从。在抗击侵略的殊死斗争中,用生命与热血诠释了民族风骨。这种于血泊中屹立不倒的崇高气节,使一切诱降威逼的图谋彻底破产,构筑了支撑全民族坚持抗战直至最终胜利的坚固基石。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脊梁。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毛泽东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杰出代表,他们以撼天动地的牺牲和顽强卓绝的战斗,挺立起整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支撑。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在敌我强弱悬殊、战局几度艰危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对战争全局的清醒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提出和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科学地指明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正确道路。这种抗战必胜信念,是维系全民族长期抗战的心理支柱,支撑着中国人民最终迎接胜利曙光。
伟大抗战精神重塑民族命运,奠定复兴之基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感召下,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书写了气壮山河的民族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坚定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意志,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伟大抗战精神成为深刻扭转近代中国从国运沉沦到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石。
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御龙优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坚决维护、巩固、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党领导人民军队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广大敌后战场、创建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有效牵制和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有生力量。抗战胜利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激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与团结。中国抗战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淬炼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客观动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勠力同心,实现了整个民族的总动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经过抗日战争的洗礼,中华民族升华为休戚与共、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这为民族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性的社会基础。
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与支持,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了誓死捍卫主权与尊严的决心,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与尊敬,还鼓舞援助了亚洲其他国家的解放斗争,激励了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更推动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深刻重构,拯救了人类文明、保卫了世界和平。
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奋进力量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迈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必须凝聚全民族的复兴伟力、砥砺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强意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承担大国责任,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激发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抗日战争胜利以来一代代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的宏伟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荆棘坎坷。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生死考验中凝练出的精神瑰宝,是应对挑战、砥砺前行的精神引擎。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巩固全体人民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坚定信心,将民族认同感、国家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转化为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集体意志与强大合力。
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内外挑战注入勇气定力。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无论是外部不断升级的打压遏制,还是内部改革发展稳定遇到的深层次矛盾,都需要我们发扬在抗战中淬炼出的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敢于斗争,善于创造,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当今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的中国智慧彰显出超越时空的共同价值。赓续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是要将其中所蕴含的捍卫国家主权、反抗强权政治、珍视和平安宁、倡导国际合作的理念发扬光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
【作者】何虎生(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责编】李育蒙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冰青
【实习生】丁陆薇 徐鸣凯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5年第17期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