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香港《上市规则》的新规定生效。最新一版的上市规定的主要变化,包括首次公开招股(IPO)的发售及定价机制、公开市场规定等内容天添盈,对于IPO市场带来新的启示。
据了解,香港的IPO市场定价机制已经27年没有改变。当前,香港新股交易规模比以前显著增加,其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较以往更大,市场对于IPO市场定价机制的改革呼声不断。
27年来首次改革:香港IPO定价机制得到优化
一般而言,企业在港股上市时,其股份分为“配售”和“公开认购”两个部分。“配售”是由发行人通过承销商,直接配售给专业投资者的部分;而“公开认购”则是一般散户可以认购的部分。过往,港股IPO设有一个“回补机制”,也就是说,当上市公司在发售股份供不应求时,将从“配售”部分重新分配若干比例到“公开认购”部分,从而增加“公开认购”部分的规模。
本次出台的新规,其“配售”部分的最低分配份额有变化。新规之下,规定发行人将首次公开招股时初步拟发售股份的至少40%,分配至“配售”部分。这一比例较新规咨询时的50%有所下调。
而在“公开认购”部分,新规允许新上市申请人在两种机制中选择一种。其中“机制A”,过往的“回补机制”将被替换成一个指定的分配比例,企业最高可以分配给“公开认购”的部分将增加至35%。
而“机制B”,则要求发行人事先选定一个分配至“公开认购”部分的比例,下限为发售股份的10%,上限为60%。一旦确定比例,将不能进行“回补”调整。
至于公开市场规定方面的新规,则针对初始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作出了规定。新规之下,港交所规定发行人在上市时,需要符合一些最低公众持股量及自由流通量规定。其中,新层级式架构的最低初始公众持股量门槛由原建议的5%上调至10%;而适用于A+H发行人的初始自由流通量门槛由原建议的“占H股总数的10%”,改为“占A+H股总数的5%”。
港交所:新规可确保香港与国际市场接轨
香港交易所上市主管伍洁镟表示,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持续吸引新一代的优秀企业在港上市,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优化上市制度,确保相关制度与国际市场上的标准接轨。
伍洁镟表示,香港交易所希望通过这次改革,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的稳健性,并且平衡各种不同类型的香港本地及国际投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需求。港交所修订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与确定性,并引入新的初始自由流通量要求,以确保上市时有足够的可交易股份。
同时天添盈,港交所决定保留现有的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以维持投资者对发售的承诺。另一方面,考虑到咨询过程中,有部分人士所反馈的实际困难,港交所将不会实施建议的上调定价灵活性机制。
另一方面,港交所也对设立持续公众持股量规定的意见,展开进一步咨询。伍洁镟说,这次的建议为发行人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方便其进行更好的资本管理,同时也引入了有力防止长期违规情况发生的措施,加强保护公司股东的利益。
特区立法会议员:新规平衡了不同投资者参与IPO的权益
来自金融服务界的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惟宏对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他认为港交所的新规优化了原有的建议,平衡了零售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参与新股发行的权益。其中,港交所在新股“回补机制”中,广泛接纳了业界的建议,作出修订。而“公开认购”部分的回拨比例,则较原建议有所增加。
对于港交所决定保留现有的基石投资6个月禁售期规定,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李惟宏说,理解市场对此有所保留,不希望基石投资者过早放售有关股份,对股价造成波动。
有关场外交易市场(OTC)方面,李惟宏期望,港交所能尽快建立OTC市场机制,以满足市场需求,帮助上市公司建立一个更完善的退市机制,保障投资者权益,让他们有一个公开平台处理退市公司的股份。
今年首7个月资本市场成绩亮丽,下半年IPO前景可期
港交所7月底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5年7月底为港币44.9万亿元,同比上升44%。今年首七个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港币2437亿元,同比上升124%。
2025年首七个月有53家新上市公司,较去年同期的40家上升33%。首七个月的首次公开招股(IPO)集资金额为港币1279亿元,同比上升六倍多。
下半年一向是香港IPO旺季,市场普遍预期市场的利好气氛有望延续。根据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罗兵咸永道的预计,目前已经递交申请在香港上市的企业超过200家,涵盖的企业来自不同行业,包括制造业、零售、消费品及服务等传统行业,也有来自生物科技、医疗和医药、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电信服务等新经济行业。大型A股龙头企业、中概股及海外企业也积极赴港集资。
●记者观察
香港IPO定价改革:平衡与活力的新起点
香港交易所近期实施的IPO定价改革,是市场期待已久的制度创新。新规调整了“配售”与“公开认购”的比例,调整了原有机制,改为更灵活的分配方式。这些变化既回应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的现实,也兼顾了散户投资者的参与需求,整体上是一次积极的制度优化。
从市场表现来看,香港资本市场今年势头强劲,下半年预计仍有大量企业排队上市,涵盖传统行业与新经济领域。新规的适时推出,有望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融资中心的地位。
不过,改革能否真正提升市场效率,仍需观察。例如,新规虽赋予发行人更多灵活性,但如何确保定价机制不被滥用,避免新股上市后大幅波动,仍是考验。此外,场外交易机制的缺失,使得退市公司的股份处置仍缺乏透明渠道,未来若能完善这一环节,市场生态将更加健康。
总体而言,此次改革展现了香港资本市场自我更新的能力。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将是接下来的关键课题。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肖遥 发自香港天添盈
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