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军方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透露,目前在苏梅州与俄军交战的乌克兰部队处于严重兵力不足的状态,其满编率仅为30%至40%。所谓满编率,是指部队的实际人数与编制人数的比例。例如,一支编制为1000人的部队,若只有300名现役士兵,那么它的满编率就是30%。而当部队人数长期无法补足,满编率仅维持在三四成时,整体战斗力便会受到极大削弱,几乎难以保持有效的作战能力。 尽管部队兵力大幅不足,乌克兰方面的指挥部依旧没有允许他们撤退或休整,而是强令其继续坚守战线并执行作战任务。这种高压指令使得乌军各部在连续作战中损失惨重。缺乏补充兵员与休整机会,士兵们身心极度疲惫,战斗力不断下滑。然而,在缺乏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投入战斗,结果导致损耗越来越大,战斗效率进一步下降。 乌军之所以出现这种严重缺编状况,主要源于过去几个月大规模反攻行动的高强度消耗。苏梅州境内的乌军部队长期进攻新康斯坦丁诺夫卡、阿列克谢耶夫卡、斯杰伯沃和尤纳科夫卡等地万通资本,但这些区域的俄军防御工事坚固,且布防严密。尤其是参与防守的俄军多为精锐部队,主要由空降兵和海军步兵构成,他们战斗经验丰富、装备精良,使乌军在攻势中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与此同时,驻扎在苏梅的俄军不仅保持了高满编率,还拥有火力和装备上的明显优势。相比之下,乌军兵力稀薄,缺乏足够的重型武器与弹药支持,在对抗中处于极大劣势。强大的俄军攻势使得乌军的伤亡不断增加,而缺乏补充的状况让其战斗力雪上加霜。 经过数月的消耗,乌军的士气也出现明显下滑。最初发动反攻的意志和动力已经大幅削弱,再加上不少部队近期被调往红军城方向,苏梅地区的防线更显脆弱。俄军则趁势由守转攻,主动展开进攻,使得乌军局势雪上加霜。 不仅在苏梅战场,乌军在其他战线的处境同样十分严峻。由于后备兵源匮乏,乌军无法及时补充前线兵力,许多部队只能在缺乏物资和人力的情况下继续作战。为了缓解前线压力,乌军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不断将兵力从一个战线抽调至另一个战线。但这种频繁调动严重消耗了士兵体力与士气,他们往往刚结束一场战斗,就不得不立即投入新的战斗任务,导致疲惫与不满情绪不断累积。 在兵员补充方面,乌克兰也陷入困境。虽然采取了强行征兵措施,甚至将边防部队、警察、医生等非战斗人员派上前线,但这些举措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外国雇佣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缺,但数量有限,且难以长期维持,治标不治本。 如果美国的援助进一步减少,而欧洲的援助迟迟不能到位,乌克兰的战场局势将会更加被动。即便获得美西方的武器与装备,但若缺乏足够的士兵来操作和作战,这些援助也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兵力的不足,正成为乌军在战场上最大的软肋。 当前,俄军在战场上掌握着主动权,并不断推进战线,这不仅削弱了乌军的防御能力,也让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立场更加被动。相比之下,俄方凭借战场优势更有底气坚持己方立场,拒绝停火,理由是必须彻底消除安全威胁。在这种局面下,乌克兰只能被迫硬撑,随着美国逐渐减少援助,乌克兰所承受的压力愈发沉重。如果外部支持不足,乌克兰想要长期对抗俄罗斯,将变得极为困难。 发布于:天津市富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